大家好!目前正是夏季流行性传染病高发时期,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加之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
以下为家长宣传的传染性疾病:新冠肺炎、手足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诺如病毒、细菌性痢疾、疱疹性咽峡炎、肺结核等。
01
新冠肺炎
●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nCoV)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1-2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 无肺炎表现。少数可无明显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
02
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粘膜疹,在手、足、臀等部位出现丘疹、疱疹。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也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破溃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关于预防
1、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
2、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勤洗勤换。
3、不带孩子去到人员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4、要定期对孩子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晾晒。
03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止。
关于预防:
1、要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避免与其他儿童进行接触。对已接触的易感儿,要实行检疫3周。
2、注意房间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流通。
3、对孩子使用的物品,要定期采取洗、晒、烫、煮、烧等方式进行清洁、消毒。
04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该病多数起病较急,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
●病原体:腮腺炎病毒
●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 。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内易造成暴发流行。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起病大多较急,以耳垂周围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关于预防1、在身边出现感染患者时,一定不要让孩子进行接触,防止被传染。2、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05
流感
●病原体:流感病毒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短时间免疫力)
●流行特征:全年均会发生,北方以冬春季节为多。
• 甲型: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
• 乙型: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
• 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症状/体征流感感冒起病突然发热典型症状,高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