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初一历史考点

网上有关“商鞅变法初一历史考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商鞅变法初一历史考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 “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3)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 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政治措施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如下: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与后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

4)推行县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2020

对于初中生来说,想要学好历史就要掌握好知识点。那么,人教版初一上册常考历史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初一上册必考历史知识点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一)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

夏灭亡的原因:夏桀 暴虐成性、荒*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 殷 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 治:分封制

农 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荒*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 《春秋》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 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血缘关系的亲疏 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 依据 分封人员 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二、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 军队、刑法—暴力手段 礼仪教化—怀柔政策 军队刑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 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1.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 2.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统一 孔子编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时期 (前770--前476 )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听天子命令,不尽义务,政令征伐自诸侯出。) 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一、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首霸原因:

政治经济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根本原因)

策略手段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顺应民心。

自然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东方大国,鱼盐之利,经济富庶)

2、齐桓公完成霸业的标志 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

二、问鼎中原(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 前632年 ——以少胜多(退避三舍)

2、楚庄王称霸:邲之战 前597年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宋襄公称霸:彻底失败

4、秦穆公称霸西方;吴越争霸江南

三、合纵连横

1、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续用齐国号)楚、秦、燕

2、七雄(名称, 位置)

3、合纵连横

秦孝公即位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著名的合纵家:秦国的张仪

著名的连横家:魏国的公孙衍、苏秦

四、如何看待春秋战国的争霸斗争

原因:

①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衰微。

② 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

③ 诸侯国的实力增强。

目的 :

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

性质 :

“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五、春秋争霸战阵的影响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1、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2、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从传统的铁器牛耕到制度变更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铁制工具和牛耕

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普及

意义: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千耦其耘——公作则迟

个体农耕——分地则速

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秦国——商鞅

三、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战国时,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公作则迟,分田则速”

(2)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相继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引进人才、富国强兵、变法图强

3、时间: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5、商鞅变法的作用(意义)

政治上:废除了秦国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军事上: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经济上: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6、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直接的具体原因 :a 秦孝公的支持 b 变法内容的适宜c 商鞅策略的正确d 人民的支持

2、深层次的原因:

a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 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变革者个人的悲剧与变革成败不能混于一谈

7、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

(1)变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坚持不懈。

(2)变革需要勇气,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3)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能推动社会进步

如何学好初一历史

做好学习三步骤:预习、听讲、复习。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并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2020篇一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2020篇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

 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隋文帝杨坚

 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的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

 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

 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陈朝

 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大运河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

 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

 13.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终点是余杭和涿郡

 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涿郡

 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杭州

 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

 18.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

 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玄武门之变

 20.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盛世是贞观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

 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时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

 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交纳实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

 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立“武举”和“殿试”

 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姓氏录》

 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38.唐朝最鼎盛时期是开元盛世

 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筒车

 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

 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姚崇

 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曲辕犁

 45.武则天修订《姓氏录》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武氏

 46.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科举制度

 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是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

 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唐朝

 52.唐朝科举制度中,重点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治理政事能力的科目是进士科中的策问

 53.唐朝时期,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骑马

 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出生门第高低

 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女英雄是文成公主

 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才能

 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西藏

 59.与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首领是松赞干布

 60.采取“怀柔”政策,用民族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2020篇三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

 (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考点3:统一国家的建立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

 (1)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

 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陈胜吴广起义

 1、地点:大泽乡(安徽)

 2、意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二、汉朝的统治

 1、西汉

 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

 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

 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

 三、秦始皇,汉武帝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统治残暴: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

 四、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励精图治,提倡节俭。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目的:为游玩江都,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崇尚节俭;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虚心纳谏(魏征)。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答: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人物:唐玄宗。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

 二、唐朝经济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①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②人口:百万人。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阶段人物贡献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1、改善了用人制度: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唐代民族关系处理)

 民族祖先首领生活

 区域方式(各亲、册封)意义

 藏族吐番松赞干布赞普青藏高原一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番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尺带珠丹赞普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维吾尔族回纥

 (鹘)怀仁可汗甘肃新疆一带,色楞格河流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经济和商业繁荣

 靺鞨渤海郡王东北松花江、黑龙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多,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经济文化水平提高,有“海东盛国”之称

 彝族白族六诏居民云南王云南苍山洱海唐玄宗封首领为“云南王”在唐朝支持下实现了统一

关于“商鞅变法初一历史考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5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