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珍稀动物的资料

网上有关“有关珍稀动物的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关珍稀动物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野耗牛:

野牦牛,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舌头上有肉齿,凶猛善战。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是食草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2、蜂鹰:

蜂鹰为鹰科的鸟类,是一类中型猛禽,共有3 种。体长约0.6米,背部羽毛深褐色。脸部呈有小而致富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

蜂鹰经常栖息于稀疏的松林中,常到乡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动。蜂鹰挖掘蜂巢,吞食蜂卵、蜂幼虫甚至长有毒刺的成年蜂。它们脸部鳞片一样的致密羽毛像头盔一样,使蜂群奈何不得。

蜂鹰在夏季常随蜂群移动而转移栖息地。冬天,它们则又回到较温暖的地区。蜂鹰不仅吃蜂,它们也吃蝈蝈、蝽象、鼠类、蛙及蛇等小动物。

3、丹顶鹤: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

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

4、白鹮:

白鹮体长67-75厘米,通体白色。头部裸露部分至上颈黑色,背腰、尾上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嘴黑,长而下弯,跗跖黑色。

栖于沿海沼泽、河滩和水田。常成小群,营巢于水边的大树上。以蠕虫、昆虫及小型水生动物为食。繁殖期两性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

5、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雉科锦鸡属的一种鸟类。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

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

百度百科—野耗牛

百度百科—蜂鹰

百度百科—丹顶鹤

百度百科—白鹮

百度百科—白腹锦鸡

关于动物的资料。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等......

1、蚂蚁

在花园里生活的小动物中,数量最多的要数蚂蚁了。但我们很难发现蚁穴,因为蚁穴的出口通常藏在很隐蔽的地方,它们可能藏在一个小沙堆里,也可能藏在植物根部附近。

蚂蚁绝对是建筑专家,蚁穴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蚁穴牢固、安全、舒服,穴中道路四通八达。蚁穴里面通风好且冬暖夏凉,食物不易腐坏。蚂蚁都是大力士,它们喜欢集体行动。一群小蚂蚁同心协力,可以搬动一只大青虫。蚂蚁分为工蚁和蚁后。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蚁后的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整个群体大家庭。

2、蜘蛛

蜘蛛的足迹很广泛,不管是在草间、洞穴还是在房屋内外,我们都可以看到它们织的网。它们善于织网,然后静静地等待猎物自己送上门,有些蜘蛛甚至每天都织新网。蜘蛛网不易被发现,但是如果有露水落在上面或被阳光照射,这些网就会清晰地浮现出来。蜘蛛有8条腿,身体的前段有两根触角。它们的丝腺藏在肚子下面,细细的蛛丝就是从这里喷出来的。大多数蜘蛛能用最少的丝织成面积很大的网。蜘蛛网就像一个空中过滤器,粘住未察觉蜘蛛网的、飞行力不强的昆虫。蜘蛛网除了用来捕捉猎物外,还可以用来当“保鲜袋”。蜘蛛将吃剩的食物用网包好,留着等到下次再食用。

3、蜜蜂

在鲜花盛开的季节,蜜蜂每天都会忙碌不息,它们对植物的意义可大着呢。

蜜蜂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上,辛勤地采集花蜜。它停在花蕊上时,身上就沾满了花粉。它们飞到另一朵花上时,会不经意地把花粉留在那朵花的花柱上。花柱如果接触到了合适的花粉,就会开花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授粉。蜜蜂喜欢吃甜甜的饼干屑。第一只发现食物的蜜蜂会带着部分食物飞回蜂巢,然后在同伴面前跳舞,告诉同伴们食物在哪里。

4、蜻蜓

蜻蜓是出色的飞行家,能在飞行中捕食飞虫。

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部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数不清的“小眼”构成。它们的视力很好,可以上、下、左、右自由转动而不必转头。蜻蜓的翅膀振动频率极高,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以便捕食蚊虫。蜻蜓把卵产在水里,它们的幼虫会在水里生活一段时间。蜻蜓幼虫利用直肠内的腮,从水中吸取氧气。它们在水中以蠕虫、甲壳动物、蝌蚪、小鱼等为食物。

放生动物的习性

蚯蚓、田螺、蜈蚣、刺猬的生活习性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 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 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喂食瓜果蔬菜和清水即可。投喂的食品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 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装死--昆虫社会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习性,但作者的观察告诉我们:僵滞不动,根本无什么心计可言,更不是装出来的,那是一种真实的状态,复杂的神经紧张反应使它们一时陷入某种动弹不得的状态。仟何紧急的情况都会使它极度紧张,而另一种情况却可以解除这种状态,特别是受到阳光照射时。生性粗暴,肆无忌惮的残肢刽子手--大头黑步甲、浑身黝黑的烟黑吉了乐于装死,而鞘翅昆虫,如象叶甲虫,金匠花金龟、瓢虫等,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便恢复活力,还有许多昆虫,如闪光吉丁,断然拒绝装死。换个话题,传说中的白蝎自杀是真有其事吗?而作者的实际观察却告诉我们:其实杜撰蝎子自杀的那些人,是被它突然失去活力的现象迷惑了,蝎子身陷周围都是火堆的高温之中,怒不可遏,痉挛至较然倒卧。这场面欺骗了他们。假如他们不那么轻信,早些把蝎从火圈中取出,就能看到,已"死"的蝎子又恢复了活力,它全然不知自杀是什么。

海豚的生活习性,海豚是在水面换气的海洋动物,每一次换气可在水下维持二三十分钟,当人们在海上看到海豚从水面上跃出时,这是海豚在换气。同时,海豚的栖息地多为浅海,很少游出深海。它们会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不同的活动,休息或游玩时,会聚集在靠近沙滩的海湾,捕食时则出现在浅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象是目前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非洲象属和亚洲象属,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亚洲象只有一种(也叫印度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象的妊娠期为10-1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据报道1974年在安哥拉猎杀的最大的象有13.5吨重。

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关于“有关珍稀动物的资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27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27日

相关推荐